春雷始动,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回升,雨水增多,逐渐温暖的气候条件让许多的细菌、病毒等也在“跃跃欲试”,一些呼吸系统、过敏性、肠道的问题容易找上门来。
一些免疫力弱的孩子更容易患病,所以提高免疫力来抵抗病毒、细菌等就变得非常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提升免疫力?哪些行为又会破坏孩子的免疫力呢?今天,这篇文章将为大家一一解答以上问题。
免疫力是指机体抵抗外来各种因素侵袭,维护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
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系统)和特异性免疫(后天获得性免疫系统)。先天性免疫是个体与生俱来,如身体中的吞噬细胞和一些杀菌物质,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非特异性免疫。
后天获得性免疫是个体在生长过程中逐渐获得,只针对某一特异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作特异性免疫,例如接种特定的疫苗就是为了获得关于特定疾病的特异性免疫。
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有些家长一看到宝宝生病,就赶紧吃药,或者去医院打一针,觉得让宝宝赶紧好起来。这种做法其实是会影响宝宝自身免疫系统的锻炼,导致免疫力下降。
不合理使用或者滥用抗生素反而会致使宝宝体内的有益菌被大面积灭杀,有害菌得以增多,只有化验结果显示由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疾病,才可以使用抗生素来对症。
②营养单一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胃比较娇弱,只敢给宝宝添加一些米汤、米粉类的辅食,顶多再蒸个蛋,这样其实也不对。
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各种的营养素,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所需的值也会提高,如果只是单一的食物,反而会导致宝宝缺乏某种特定的营养素而引起免疫力低下。
③给孩子打造无菌环境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少生病,喜欢疯狂地使用各种消毒液,认为一个干净无菌的环境更有利于宝宝的健康。
但事实上,人体本来就是和细菌共生共存的,适当接触环境中的细菌,更能促进人体的免疫系统的成熟。否则,宝宝一旦进入到外面的有菌世界,免疫系统很快就会发出“警报信号”,从而出现各种生病的症状。
④盲目吃营养品
为了让宝宝的身体发育得更好,有些家长会热衷于给孩子吃营养品。
然而,盲目给宝宝补充营养品,不仅会加重孩子的肾脏负担,还可能导致体内代谢失衡,扰乱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使宝宝更容易生病。
①营养要均衡
均衡的饮食给孩子提供满足身体成长的营养成分,避免孩子因营养素缺乏而导致免疫力降低。
6个月之后,奶类所提供的能量不能完全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因此需要适时提供辅食,作为母乳喂养的补充。
在添加辅食早期,及时添加高铁食物,并推荐使用当地、应季食物作为婴儿食物的首选,包括新鲜的禽畜肉、鱼虾、蛋类、豆类、蔬果类等。
②按时接种疫苗
疫苗具有病原的抗原性,能刺激身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但又不会导致疾病,是提高宝宝免疫力非常重要的方法。
一类和二类疫苗都建议孩子接种。如果孩子年龄到了,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接种疫苗。
③要干净不要无菌
要让宝宝适当接触微生物,不要太爱干净。要让宝宝适当接触微生物,增加人体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
虽然在家可以放开一些,但是出门就要戴好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时,要注意佩戴好口罩。口罩最好选择贴合孩子脸型的儿童口罩,建议每隔4小时更换一次。
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游戏玩耍、咳嗽喷嚏、接触过电梯、门把手等公共设施后,都要及时用洗手液或香皂洗手。
④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还可以从源头上提高骨髓中免疫细胞的祖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细胞的生成。
由于孩子的年龄过小,身体发育还不完全,高强度的运动锻炼反而是有害无力的。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精力酌情掌握运动量。如果发现孩子累了,可以让他停下了。
至于运动项目,不考虑疫情因素的话,爬山、快步走、游泳、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如果需要长期处于居家状态,跳绳、跳跃、上下台阶这些类型的运动也可以帮助孩子有效进行身体锻炼。
⑤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让身体充分休息,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的方法。芝加哥大学有一项调查表明,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人,身体里抵抗流感的的抗体明显比睡7-8个小时的人少50%,充足的睡眠可以保障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
3个月内的孩子至少保证13个小时睡眠,4-11个月的孩子至少保证12个小时睡眠,1-2岁的孩子至少保证11个小时睡眠,3-5岁的孩子至少保证10个小时睡眠。
⑥坚持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
建议坚持母乳喂养宝宝至少到6个月以后,而国外的一些儿科组织则认为6个月宝宝的免疫力还很低下,母乳比较充足的妈妈可以坚持喂养到宝宝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