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并未消失,只不过在我国正确的防疫政策、大家的协力同心之下,暂时的被压制而已。
而现在,多地相继出现了二阳的情况,不少地方也出现了二阳高峰,证明着新冠的“卷土重来”,此时,我们最需要重视的就是做好防疫工作,才能再次战胜新冠。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新冠面前,是一个弱势群体,孩子因为身体发育不完全的问题,所以免疫能力更微弱一些,更容易感染新冠,而在感染新冠之后,由于孩子“活泼好动”等特性,也更容易出现“后遗症”。
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提高警惕,帮助孩子做好防疫工作,减少孩子的二阳几率。
并且,家长还需要做好迎接二阳的准备。如果孩子不幸感染,也能够及时缓解症状,加快孩子的恢复速率。
另外,如果准备到位,孩子在“转阴”之后,身体的康复也会更加顺利。
就比如说我们家,一家三口感染比较晚,身边的人普遍感染之后我们才不幸中招,并且好的也比较快,尤其是孩子,发烧一天之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特别严重的症状了,“转阴”后也没有什么“后遗症”,“二阳”度过的非常顺利。
下面分享一下,我们家应对“二阳”的准备工作,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应对“二阳”,需备3样东西
第一样: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
无论是预防感染,还是预防扩散,还是减少病源等,这些防疫用品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专家们也说过,正确的戴口罩,能够极大几率的减少感染新冠的风险。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准备适量的防疫用品,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这几种:
①口罩,首选医用外科口罩(日常戴)、N95口罩(到医院等“高风险”场所戴)。在给孩子戴口罩的时候,要注意口罩对孩子面部的贴合程度,并且还要注意的是,孩子不可长时间佩戴N95口罩(呼吸阻力大,长时间佩戴对孩子健康不利)。
②消毒液、消毒湿巾、消毒凝胶等,但是这里要注意,大面积消毒的时候,要避免使用酒精类的消毒用品,因为酒精易挥发且易燃易爆,且对孩子的皮肤带有刺激性。
③体温计,能够及时的探知孩子的体温情况,把握孩子的健康指数,了解孩子的病程发展。但是在选择体温计的时候要注意,避免使用水银体温计,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
第二样:退烧药、感冒药等药物
适量的备药,也是必要的,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
①不要囤药,囤药浪费钱、浪费医疗资源、恶化防疫环境,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②必备退烧药,一般准备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结合孩子的可接受性,一般我们准备混悬液、冲剂比较好。
③准备基础感冒药、肠胃药,这些药物主要缓解孩子的患病症状,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建议先咨询医生。
第三样:高营养利用率的食物
高营养利用率的食物,能够帮助孩子建立更加强壮的体魄,增加孩子的抵抗力。
如果孩子不幸感染,这些食物也能够给孩子提供较丰富的营养,减轻肠胃负担,加快身体康复和转阴后的身体修复。
其实高营养利用率的食物很常见,比如鸡蛋、纯牛奶、鱼虾之类的,其中首推鸡蛋,几乎是全营养、全吸收的食物,只要不是周岁以内的小宝宝(可能出现蛋清过敏),都能达到很高的吸收效果。
●面对“二阳”,切忌做4件事情
“二阳”来临之际,为了减少孩子的感染几率,以及保障孩子感染后的身体恢复情况,我们一定要注意一些忌讳。
一忌去人多的地方
公共场所人员混杂,封闭场所气流不畅,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到这些人多的地方去,比如超市、聚会等,能避开就避开。
另外,在与人社交的时候,也需要提醒或帮助孩子建立安全的社交环境,保持社交距离。
二忌接触可能的病源
“二阳”来袭之际,我们应该尽量减少对可能病源的接触,比如不要带孩子去探望病人、不要让孩子随便触摸陌生小动物、不要让孩子去医院、药店等场所等等。
有些家长可能因为“人情世故”而迫不得已去接触病源,但是家长切记,莫拿孩子的健康开玩笑,一定不要带孩子去,如果自己去了,一定要做好防护、消毒和阻隔工作,别间接感染了孩子。
三忌不良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带给孩子更强的免疫力和恢复能力,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加强孩子的习惯培养。
在生活习惯方面,我们需要多注意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这两种习惯是对孩子抵抗力影响最大的。
在饮食上,要避免孩子暴饮暴食、挑食厌食,不要让孩子吃辛辣刺激、味厚肥腻、寒凉生冷的食物,多让孩子吃一些好消化、高营养的食物。
在卫生方面,要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学会七步洗手法,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等等。
四忌过分的运动
长期的运动习惯,可以增加孩子的体质,但是过量的运动,会短暂的降低人体的免疫力,这就可能会导致孩子在这段时间内更容易感染新冠。所以,家长们要注意监督孩子适量运动,而不是过量运动。
如果孩子感染新冠的话,那就尽量不要运动了,好好休息,身体才能够更好地恢复。
并且要注意,在转阴之后也不要着急剧烈运动,适当地散散步什么的还行,千万别去打球、爬山等,避免引起心肌炎等疾病。
写在最后
孩子本身的抵抗能力就比较弱,并且对新冠的理解程度、重视程度都比较弱,所以就需要家长们做好监护工作,帮助孩子做好迎接二阳的准备,让孩子能够顺利避开或度过二阳,健康快乐的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