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是很多女性都有的经历,痛的程度可轻可重,有些人一杯热水就能够缓解,有些人却痛到恶心、呕吐、出冷汗,甚至晕厥,严重影响生活、工作与学习,所以在出现痛经时一定要加以重视,早发现早治疗,特别是同时伴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防止其愈演愈烈。
原发性痛经: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继发性痛经: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超、腔镜等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导致痛经。
1、子宫黏膜下肌瘤
痛经特点:因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影响经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宫异常收缩,发生痛经,表现为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并伴有经量增多及周期紊乱。
2、慢性盆腔炎
痛经特点:范围大。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连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经前后加重。
痛经表现为双侧上腹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时伴肛门坠胀感。
3、盆腔淤血综合征
痛经特点:表现为范围广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经,并有下腹痛、腰骶疼痛、经期乳房痛等症状。
疼痛往往在月经前数天加重,来潮后第一或第二天减轻,也有少数持续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时间后或跑、跳或突然坐下时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见于25~40岁妇女。
4、生殖道畸形
痛经特点:宫体过分前倾、处女膜闭锁等机械性阻塞,使经血流出不畅、积血,诱发子宫平滑肌不正常收缩,从而发生痛经。
一般是出现逐渐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现逐渐增大的包块。
5、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特点:继发性、进行性加重。所谓进行性是指疼痛多随局部病变的加重而逐年加剧。多位于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阴道、会阴、肛门或大腿,常于月经来潮前1~2日开始,经期第1日最剧烈,以后逐渐减轻,月经干净时消失。
疼痛的程度与病灶大小并不一定成正比。病变严重者如较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可能疼痛较轻,而散在盆腔腹膜的小结节病灶可导致剧烈痛经。
想要摆脱痛经的困扰,关键要找到其背后的原因,不能只着眼于“痛”这个症状,要知道为什么痛,才能针对性缓解。
对于轻度短期痛经,多喝热水、热水袋外敷有缓解效果。痛的严重,可以服用止痛药缓解。
对于暂时不打算生育,但有痛经或月经量多的患者,可以吃短效避孕药,或者上曼月乐环。
如果有生育要求,且是病理性因素导致的痛经患者,针对病灶处理后,再通过药物治疗,怀孕几率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