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把子宫内膜比喻为“土壤”,受精卵就像是一颗“种子”,当土壤贫瘠时,即便种下了优质的种子,也无法顺利生根发芽;反之,如果种子质量良好,土壤也很肥沃,种子就能够茁壮成长。
由此可知,子宫内膜对于怀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问题来了,究竟什么样的内膜适合怀孕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子宫内膜的结构。
子宫内膜主要分为两层:
1、功能层:
功能层位于内膜表面,占内膜厚度的2/3,受激素的影响发生周期性变化。我们女性每个月的“大姨妈”脱落的就是这个部分,增厚的也是这个部分。
2、基底层:
基底层靠近子宫肌层,占内膜厚度的1/3,不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但是,月经过后,基底层内膜会在雌激素作用下又重新生长出新的功能层,周而复始。
临床上一般是根据B超下测量的子宫内膜厚度、形态和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下的血流类型共同评估。
1、子宫内膜厚度
在女性的每一个生理周期中,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刺激的影响,子宫内膜的厚度会不断发生周期性变化。
正常来说,当卵巢内的优势卵泡发育到18~22mm时,子宫内膜的厚度在8~14mm之间是比较容易怀孕的。
当子宫内膜厚度≤7 mm,提示内膜太薄,妊娠率会降低,但也不是说子宫内膜越厚越好,内膜太厚,子宫就像一块沼泽地,也不利于种子发芽生长。
2、子宫内膜形态
在月经周期的不同时段,子宫内膜在B超下会呈现最常见的三种形态:A型、B型和C型。
A型:可监测到典型的三线征或多层子宫内膜;
B型:均一的中等强度回声,子宫腔强回声,中线断续不清;
C型:均质强回声,无内膜中线回声。
其中,A型内膜相较于B、C型,胚胎的植入率和临床妊娠率都比较高。
3、子宫内膜血流类型
子宫内膜血流是判定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预测自然孕育妊娠率、试管移植成功率的重要依据。
子宫内膜血流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目前临床上常使用的分型方法为Applebaum分型法,即根据B超上子宫内膜血流信号情况分为I型、II型、III型。
I型血管穿过肌层,未进入内膜高回声的外缘;
II型血管穿过内膜高回声的外缘,但没进入内膜内;
III型血管进入子宫内膜内。
子宫内膜血流III型是较好的分型,提示子宫内膜血流灌注充足。I型和II型子宫内膜血流灌注较差,常伴发有子宫内膜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