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错换人生28年事件”二审维持原判,为此起“抱错”孩子的事件画上阶段性句号。而主人公姚策的病逝原因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姚策的生母患有乙肝,分娩时,为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本应给姚策打免疫球蛋白,然而因与另一名男童“抱错”,所以疫苗没能注射给姚策。姚策两岁时被发现携带乙肝病毒,接受治疗后结婚生子,2020年查出肝癌,不久后病逝。
1992年,我国感染乙肝病毒的人约有1.2亿。而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携带乙肝病毒的人员数量大大降低,但仍有7000万人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2000-3000万人是乙型肝炎患者,还有不少是少年儿童。
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接触传播是乙肝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
不过,乙肝不会经由食物或水传播,所以生活中的正常接触,如一块吃饭、拥抱握手、甚至咳嗽、打喷嚏等是传染不了乙肝病毒的。
我国的乙肝绝大多数是母婴垂直传播和儿童早期的感染。而且新生儿一旦感染乙肝病毒,往往会终身携带。
据统计,在所有的乙肝传播途径中,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的比率占到30-50%,有数据显示,如果妈妈患有乙肝,其分娩时传染给孩子的几率高达90%。
此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乙肝病毒也会经由皮肤或者创伤,血液传播给孩子。
有人认为,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感觉不到不良反应,也不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可以不进行治疗。
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与成人相比,儿童肝脏较大,免疫功能较差,更易感染,还极易成为长期携带者。
乙肝一步步发展的很缓慢,很多人从感染上乙肝病毒到成为慢性乙肝患者,再成为慢性肝炎、转变成肝硬化直至肝癌,需要五到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时间。
而且肝脏实质内没有痛觉神经,即使有了病变,也不会疼痛引起人们的注意,经常一旦发现就已经处于生死边缘。
就像文章开头提到的姚策,2岁时发现携带乙肝,虽然有治疗,但是仍在28岁发现肝癌,最后不治身亡。
我国儿童乙肝病毒感染导致肝硬化或肝癌患者高达34%-95%。而肝癌是死亡率第二的癌症。研究还发现感染乙肝时的年龄越小,越容易转变成慢性乙肝,一辈子都摘不掉乙肝的帽子。
所以应当尽量避免儿童感染乙肝病毒,没能避免感染后也应该早诊断、早治疗。
如果母亲携带乙肝病毒,首先就是进行母婴阻断,分为产前和产后两种。母亲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含量特别高时,准妈妈需要从孕24周-28周开始吃抗病毒药,以减少乙型肝炎病毒的载量,进而减少母婴传播的风险。
婴儿出生后,一定要打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很好地实现母婴阻断,尽量保证新生儿感染不了乙肝病毒。
其他儿童,也要进行全程乙肝疫苗接种。自我国采用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后,我国儿童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大大降低,确保了3000万名儿童免于感染上乙肝病毒。
现在的研究表明,新生儿时期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保护率可达90%左右,体内形成的乙肝抗体会随着时间而下降。除此之外,也会受到遗传、肥胖等因素影响,所以需要定期做乙肝抗体的检查。
对于已经感染了乙肝的儿童,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