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身体并不算很好,使得莉莉虽然与老公结婚好几年,也一直到34岁才顺利怀上宝宝。也正因如此,孕期里她受尽苦头,前几个月孕吐频繁,后来又是头晕加腰痛。
而每次她十分难受的时候,老公总是为她加油打气:“老婆,你看宝宝在肚子里也为你加油呢!”这是每次胎动时,老公一定会说的一句话,让她有了坚持的动力。
而好不容易等到女儿出生后,虽然有月嫂,但还在坐月子的她太牵挂孩子,除了睡觉的时间外,全部花费在照看孩子的事情上。
就在朋友们都劝她不要太劳累的时候,她总是忍不住说:“我感觉宝宝能认出我,被她这么直勾勾看着,再累也值了!”而朋友们听到后纷纷笑她“孩子还不到1个月呢,怎么可能认人了?你这妈妈也太心急”。
但莉莉还是觉得女儿就是能认出自己,并且更加用心的照顾,甚至选择辞职在家当起了全职妈妈。
一直到了6个多月的时候,原本只是为了好玩,一直逗只会“咿咿呀呀”乱叫的女儿叫“妈妈”的她突然听到了一声简短的“妈”时,眼泪瞬间流了下来,激动地跟一旁的老公感叹:“这一声‘妈’,让我觉得1年多的辛苦都值得了!”
相信许多“过来人”的宝妈们对莉莉初听到宝宝喊“妈”时的激动心情都有共鸣,毕竟从初次胎动感受到腹中生命的存在,再到宝宝终于能开口说话,其中花费的时间与付出的艰辛只有宝妈们才有更深刻的认知。以临床医学数据可知,这个过程至少需要1年半以上!
医学表明,一般孕期到了8至12周左右就已经开始有胎动现象。但孕妈妈们能真正感受到胎动,则需到16周至20周左右。并随着孕期时间增加,胎儿的胎动的次数与强度会不断增加,一直到宝宝出生。
而从《儿童社会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可知,0至6个月新生儿的视力都比较差,仅有01~0.2左右。约到了6个月以后,才逐渐达到成人水平,也就是1.0左右。之后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视力发育也日渐成熟。那时候,孩子就能分辨出眼前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
不过,在此期间,1至3个月的孩子就已经能无意识地发出一些“婴语”,如“ma”、“ba”。但因为这是无意识的发音,所以算不上真正的说话。哪怕到了6个月,宝宝已经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可以通过长相、气味等方式辨认妈妈,不过尚未能稳定发挥,只要妈妈换一个发型,宝宝就认不出了。
所以,以医学理论看来,至少到9个月后,宝宝大脑发育更加成熟,视力、发音更加清晰后,才算是真正认人的状态。那时候,宝妈、宝爸们就能坚信宝宝是真的认出自己了!
当然,宝宝能认清人,会说一些发音简单的词汇,对宝妈、宝爸的挑战还未结束,接下来如何引导宝宝能说会道也是大事!
方法一:给予充足的陪伴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通过研究后发现,拥有父母高质量陪伴的宝宝在6至9个月的语言发育高峰期里,语言能力发展得更快更好。
所以,宝妈、宝爸在宝宝牙牙学语时,一定要抽出充足的时间陪伴、引导,且必须是一心一意的高质量陪伴,而不是玩手机或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与宝宝保持互动。
方法二:多与宝宝说话
医学临床研究表明,多与宝宝说话,通过音乐、朗读等都能刺激宝宝的大脑、神经发育。哪怕是日常的吃喝照顾,也可以与宝宝进行对话,如“宝宝喝水啦”、“宝宝吃饱了吗”等。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宝宝说话时,尽量不要用太大的音量,说话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且尽量用短句。
一是保护宝宝的耳朵,二是因大脑发育水平限制,不宜说过于复杂的对话,让宝宝难以理解。
方法三:借助手势
科学研究发现,当宝宝到了8至10个月左右,便能通过手势来表达所需或是帮助他们了解好奇的事物。如与他人交流时,他会用小手指一通指,就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
此时,宝妈、宝爸不妨借助手势,如指着某一样物品、图片等引导宝宝看图说话,让他能保持专注,更好地认识并学说话。
除了以上几个方法外,还可以通过简单的互动游戏,让宝宝在玩乐中学会说话。如在镜子前指着宝宝的身体部位、五官等进行“说话游戏”,以趣味的方式让宝宝沉浸其中。
小编寄语:
父母通过“胎动”感知生命的最初,而宝宝用清晰辨认父母,一声“妈妈”、“爸爸”让父母感到为人父母的幸福,这是一个并不算短暂的历程,但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过程。同时,也因这一声“妈妈”、“爸爸”,激励父母们给予孩子最科学、正确、合理的教育,让他成长为更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