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说自己刚刚生完娃,婆婆就拎着大包小包来到了,本来挺开心的。过了一会,婆婆就从包里掏出一捆布条把宝宝绑了起来。闺蜜赶紧把孩子身上的布条扯了下来,婆婆表示自己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果不绑腿,长大以后可能会变成罗圈腿。
闺蜜说,现在都讲究科学育儿,即便是绑腿也不用这么紧,耐心的跟婆婆解释了好半天。婆婆还是执意要给娃绑腿,幸亏老公及时劝阻,婆婆才打消了给孩子绑腿的念头。
宝宝刚刚出生之后,有很多的传统讲究。比如说给娃绑腿这件事,很多老人说一定要捆,而且应该尽早,不能太晚了。
因为捆绑之后,孩子长大之后,双腿能够又直又长腿型好看。还有的家长说不用捆,顺其自然就可以了,宝宝长大之后腿自然就直了。
正常来说,只要孩子的骨骼发育正常就没有问题,随着月龄的增加,腿自然而然就直了,家长没有必要过分地去关注。
科学研究表明,给新生儿包襁褓是有好处的。刚出生的宝宝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完善,外界的声音和摇动可能会刺激到娃。有的时候,我们大人感觉到是微不足道的声音,但可能会导致宝宝被突然吓到,出现惊跳反应。
如果不包襁褓孩子可能会将胳膊伸出来,把孩子包裹起来能够加强娃的安全感。防止因为惊跳反射而睡不好,而且还能在宝宝体温调节能力没发育好之前,保持温度。
小宝宝刚刚出生之后,主要是在月子期间都有新生儿捆腿的传统习惯。就是用布单或者是毯子,把宝宝的两条腿,人为的拉直并且捆好。家长觉得这样做,宝宝以后才不会长成罗圈腿或者O型腿。
Tips:一般来说,孩子出生的一个月内可以包起来,也不用一整天都包着。两三个月左右,孩子的惊跳反射消失,这时候就可以将孩子的手拿出来了。包起来睡觉时,要注意保持仰卧的姿势,避免孩子睡觉时毛巾遮住口鼻。
其实,这跟娃孕期在子宫内的状态有关。怀胎十月,胎儿慢慢的发育,逐渐长大。而母亲的子宫空间又有限,尤其是到了怀孕的后期,胎儿越来越大,他整个身体都是蜷曲的。双手抱在胸前,蜷缩着双腿,我们看起来宝宝就如同小青蛙一样。
出生之后,新生儿还会有蜷曲的这个姿势,这是他们由于惯性产生的。习惯过一段时间之后,随着宝宝的生长发育,他们的四肢会慢慢的伸展开,家长无需强行纠正。
新生儿保持双腿向外展的状态,如同小青蛙,这是宝宝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宝宝的手脚被绑起来,四肢就会失去自由的活动性,会影响动作的协调性,还有血液循环。
Tips:宝宝长时间被紧紧捆绑起来,不能自由活动,也会影响到孩子大脑的正常发育。娃感觉到非常难受,会通过哭闹来表示自己的抗议,还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宝宝处于蜷曲的状态,蜡烛包太紧,可能会导致宝宝关节脱位,妨碍四肢正常运动,不利于发育。还会限制到胸部活动,影响到孩子的呼吸。也会压迫腹部,影响宝宝胃肠道的蠕动。消化功能降低,影响食欲,新生儿可能出现吐奶等现象。
孩子容易出汗,产生皮肤发红,感染等现象。襁褓是可以的,但是太紧的蜡烛包是不可行的。包娃的正确过程,分享给大家,新手妈妈记得做笔记哦!
首先、将毯子整整齐齐的铺平,把其中的一个角向内折叠,形成一个三角形。将宝宝的肩膀对齐三角形的边缘,然后把娃平放在毯子上。
然后、将宝宝的一只手自然的靠近身体一侧,把同侧毯子翻过去,包住孩子。把宝宝的另一只胳膊放在外面,并将毯子的一角压在娃屁股下方。
最后、宝宝的小脚丫留出大约一个手掌的宽度,然后将下面的一角翻到上面。把另一只手自然的放在宝宝的身侧,包巾斜拉过来,绕过去要压到宝宝的下方。
注意:上半部分可以稍微紧一点,这样能够避免婴儿挣脱。当然也要注意手部自然弯曲,不要强行伸直,别让娃感到不舒服。
下半部分松一点,确保孩子双腿能够在襁褓里自由活动。对角轻轻盖上去就可以了,不要限制宝宝的动作,给娃充足的活动空间。像小青蛙一样双腿弯曲,是孩子舒适的姿势。
家长在包裹孩子时,应该用宽大松软的毯子或者被褥。给娃留出一定的活动空间,这样有利于宝宝更加健康的成长。
小编育儿寄语:
新生儿可以包,应该用对方式。家长需要给娃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说经常给孩子做抚摸,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增进亲子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