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过程中孩子身体的每一个变化都是成长的标志,从长出第一颗牙齿开始,就进入了成长的新阶段。牙齿的健康状态不仅关系着咀嚼能力,也影响着消化和吸收能力,关系着肠胃的健康。牙齿对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也不可忽视,还关系着以后的颜值和自信,所以有必要从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开始注意护理。
大部分孩子自从懂事起就会被父母提醒“少吃糖,吃糖坏牙,出现牙洞”,这是很多人对于保护牙齿的一个认知。但是牙齿出现问题绝不是因为吃糖这么简单,从小喂养中忽视任何一个细节,就有可能让孩子长出一口“不尽人意”的牙齿,影响身心。
在武汉,一位幼儿家人为了让孩子摄入更多营养,在1岁之前每天晚上要喂两次奶。平时不爱吃水果,家人就每天榨各种果汁。到了两岁半,这位幼儿的乳牙全部坏掉。
医生检查后表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过多食用精加工的食物,咀嚼能力得不到充分的锻炼,牙齿失去自我清洁的机会,并且很多食物糖分含量高,出现牙齿问题。
粘稠的果汁酸酸甜甜,孩子爱喝,但是里面的糖分附着在牙齿上,这些糖分是细菌的最爱,附着的糖分被细菌分解生成酸性物质腐蚀牙齿。
我国在2017年曾做过一次全国范围的口腔流行病调查,数据表示,5岁的幼儿70%患有乳牙龋,相当于5岁左右的孩子,10个里面有7个存在蛀牙,这个数据触目惊心。也提醒各位家长,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开始,注意每一个细节,保护好牙齿。
卫健委在“儿童口腔医学”中提倡,宝宝自从出第一颗牙,就要隔3-6个月去检查一次牙齿。定期检查口腔的习惯从小养成,即便在成长中出现牙齿问题,检查或者治疗的时候,孩子配合度也会很高,保证治疗顺利。
6个月左右的宝宝会长出第一颗牙,也是乳牙,长得早的宝宝会在4个月左右。一直到3岁之前,20颗乳牙会长齐,乳牙质地疏松,如果口腔清洁不到位,很容易出现龋蛀,乳牙阶段注意几个细节。
细节一:乳牙长得晚是否缺钙,很多人认为牙齿和体内的钙质有关,如果出牙晚会认为缺钙引起,体内钙充足是牙齿硬度更好。出牙的时间和体内钙的情况没有必然联系,和营养、遗传等个体差异有关。
细节二:刷牙时间,没有长出乳牙时就要养成每日清理口腔的习惯,可以用软纱布和专门的清洁手套,蘸上温水轻轻擦拭牙龈部位。长出乳牙后,就要用适合宝宝的硅胶指套清洁,让宝宝尽早适应刷牙这项活动。
细节三:宝宝是否需要用牙线,大部分父母都不会给幼儿用牙线,美国儿科学会曾经提出,长出两颗相邻的牙就有必要给用牙线。牙线可以把牙缝中的残渣清理干净,刷牙只能清洁表面的细菌。
细节四:牙膏选择,给儿童要选择含氟牙膏,能够有效防止牙龋病,抵御食物残留的糖分和细菌形成侵蚀牙齿的酸性物质。儿童牙膏中的氟含量并不高,所以就算在漱口或刷牙时,吞进肚子也不会危害健康。
6岁的幼儿,大部分开始换牙,恒牙逐渐代替脱落的乳牙,这个阶段要持续到12岁。
很多父母担心乳牙之间缝隙很大,会不会影响到恒牙,乳牙的间隙为恒牙留出了生长位置,并不会影响恒牙生长。
有的娃恒牙已经长出乳牙还没“退位”,出现两排牙齿。这是由于长期给孩子吃不能充分锻炼咀嚼能力的精细食物,乳牙不能尽快自然脱落,出现滞后掉落。
除了注意平时饮食外,一旦发现两排牙,就要及时就医,采取相应措施。
乳牙“摇摇欲坠”,就是不掉,这时需不需要拔掉,很多父母会纠结,不拔担心恒牙生长,人为拔下来又担心影响宝宝健康。出现这种情况不能擅自处理,否则容易引发炎症,要交给专业的医生来采取措施。
并不是每一个孩子最终都能有一口健康的牙齿,有的孩子会出现乳牙蛀牙,父母认为迟早要换牙不理会也没关系。其实蛀牙放任不管,损坏的牙齿最后成为黑牙洞,甚至会损伤牙神经,影响恒牙生长。
幼儿牙齿涂氟是有效的保护牙齿方式,可以防止龋齿产生效果达到50%-70%。
窝沟封闭也是防蛀牙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预防龋齿产生效果达到90%,3-4岁可以先选择性做乳牙封闭,6-7岁做第一恒磨牙封闭,11-13岁做第二恒磨牙封闭。
还有少部分孩子有“地包天”的状况,这在牙齿医学上是一种畸形,在3-6岁恒牙未长出之前,是最好的干预阶段。
碎碎念:
牙齿不仅关系着儿童时期甚至人一生的健康,还影响到语言能力和颜值,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的牙齿漂亮整齐。这需要从乳牙萌生开始一直到换恒牙,注意每一个细节,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按时带孩子就医检查口腔,有问题及早发现及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