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委员建议重点关注想生不敢生群体,要让想生孩子的人放心的、没有负担的把孩子生下来,以此来提高人口出生率。那么为什么会想生不敢生?下面小编带来介绍。
全国政协委员吴瑞君表示,人口负增长背景下,我们要把提高二孩生育率作为现阶段的重要目标,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想生不敢生”的这个群体,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均等化,包括提升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和解决想生不敢生的家庭的顾虑和问题,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
在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委员吴瑞君就发言了,吴瑞君建议,要完善面向家庭的减轻生育、养育、教育负担的支持政策。构建更广泛、更深度、更温情的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分年龄细化托育服务标准;加强公租房集中社区托育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将外来人口子女纳入社区0到3岁托育服务范围;允许丈夫参保的全职太太享受部分生育保险待遇,减轻养育经济负担。
吴瑞君还建议,出台面向常住人口的生育激励政策。逐步实施针对育儿家庭的住房支持政策,配置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适当向有困难的多孩家庭倾斜。放宽有住房改善需求的2到3孩家庭的首付要求,并给予适当的贷款利率优惠。
有网友表示,房价、就业、婚姻观念、教育资源、父母养老都影响着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不是不想要孩子,而是不敢轻易要孩子,如果不能系统性地解决后顾之忧,想生也不敢生。
有网友分析,从孩子出生到成年,花费主要是三方面:生产、学前花费和教育经费,没有几十上百万,根本养不大孩子。先说生产费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个孩子只要几元钱,八十年代四五十元,现在已经上涨到四五千元。在这笔开销后,孩子从0岁到6岁的学前阶段,奶粉、尿布、辅食、水果、早教、医疗、玩具、衣服、保姆、保险、旅游等等费用,每一项都是不小的开支。孩子上学后,教育的费用变成了重头戏。
还有就会使对于现代女性而言,生育和工作是个两难选题。
有专家表示,女性过多地被赋予了抚养孩子和照顾家庭的角色,对于处于生育佳期的女性而言,选择这个时段生孩子,“复出”后职业成功的机会有可能越来越少。与此同时,进入职场中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导致进入育龄期的都市白领压力倍增。
因此,许多年轻人不得不一再推迟生育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