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很多条热议话题,都是与高铁上遇到熊孩子有关。一位乘客拍到,一个小孩子一直在猛推、拍打前面女孩的座位。尽管前排女生提醒很多次,小孩的家长也制止,但依旧无济于事,女孩只能前倾着身体忍受来自“熊孩子”的打扰。
这不是个例,是乘坐高铁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很多网友都表示自己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于是有网友建议:高铁出一节带娃车厢。这样所有的“熊孩子”都聚集在一起,就可以不用打扰到别人。
面对这样的提议,很多人纷纷赞同。有人甚至“举双手,三条腿赞同”。虽然看起来有点搞笑,但不难看出都是曾在高铁或者其他公共场合,被熊孩子所“迫害”人的真实反馈。
然而,冷静下来想一想,这个提议虽然是针对“熊孩子”而设,但背后却另有隐情。有一位网友说:“气的不是小孩,气得是家长坐视不理、不管”。
有一次与家人一起吃火锅,从坐下开始,隔壁桌的两个小孩就一直在大闹,而邻桌的大人没有一个人,去管一管那两个已经影响到他人吃饭的小孩。
不一会儿两个人竟然用串串签子蘸着锅底甩来甩去,大家纷纷侧头躲避,甚至有人跟老板提出换座位,而那桌的大人依旧无动于衷。直到一个穿着白裙子女孩走过去,指着裙子让家长管教孩子,他们竟说:“玩闹小孩子的天性,你的裙子洗洗就好了,没多大事儿。”
从说话的口气来看,他们认为女孩才是犯错的那个,是女孩的行为影响他们孩子的爱玩天性。那顿饭让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熊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多大的影响。每一个“熊”孩子的背后都站着“熊”家长。
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就如同一张白纸,哪有什么天生的“熊孩子”?不过是父母一次又一次的纵容。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正是因为“熊”父母的疏于教导,或者做出的坏榜样,才会一手造就了“熊孩子”。
同样是乘坐高铁,黑龙江一位妈妈对于闹腾的宝宝的做法却获得网友点赞。1岁多的宝宝乘坐高铁哭闹,妈妈便给了宝宝一包湿纸巾让其擦车厢。结果从开车至到站,宝宝一直在安静地给车厢做清洁。
这位妈妈说,为了不给他人造成困扰,便利用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来让孩子安静。同样是家长,同样是爱闹的小孩,有人能想办法让孩子安静,有人却对孩子行为不予制止,甚至视而不见。
所以,孩子是什么样子,关于在于父母怎么做。如何避免培养出“熊孩子”,以下3步要做到:
第一步,转移注意力
就像上面那位妈妈经常使用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是很好让孩子安静下来的办法。小孩子之所以闹腾,是因为他们有精力充沛。爱玩是天性,如果父母在孩子影响到他人时,利用其他的方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就会避免成为“熊孩子”。
tips:可以叠纸船、看远处的风景、天空中的白云……只要愿意,你会有100种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的办法。
第二步,言行一致
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榜样,可以说你是什么样子,未来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子。若不想孩子成为公共场合人人嫌弃的熊孩子,自己就要注意平时的言行举止。
比如不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不把手机调至很大声音看视频等,只有把生活中点滴小事做到言行一致,才能真正影响到孩子。
还有如果发现孩子有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要制止就不要只做表面功夫,让他们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若父母都不当回事,只是装装样子,又怎么能指望孩子真的做到遵守规则。两面派的行为,不培养出“熊孩子”才怪。
第三步,自然惩罚
孩子犯错,大部分父母,采用的是“人为惩罚”,比如冲孩子大吼或者进行体罚,以大人的威力,来制止孩子的错误行为。这种方式虽然短期内见效快,但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英国的哲学家斯宾塞常因家中小辈调皮头疼不已,于是观察研究后他总结出一个观点,采用“自然惩罚”要比“人为惩罚”更有效。
不同于“人为惩罚”是大人强加给孩子的,所谓的“自然惩罚”,就是让孩子自己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比如,高铁上那个一直推搡桌子的小孩,家长不应该只是象征性的阻止看看,而应告诉孩子,因为自己的行为打扰到别人,需要他自己跟姐姐道歉,直到获得原谅。
若家长能够做到这一步,自然就不会出现人人厌弃的“熊孩子”行为了。斯宾塞认为,“自然惩罚”是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因果观念的。
幼小的孩子,他们对于社会上的规则并没有清晰的认知,一切的行为都是从自身出发。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知晓哪些事情是能做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成长路上走正路,走远路。
如果在孩子幼时不及时引导、教育,以“孩子还小”等理由作为借口,逃避自己为人父母的责任,那么未来有一天,总有人会替你教育。
至于他人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教育,父母不会知晓,但孩子一定会因父母儿时的纵容,受吃很大亏,受很多罪!
别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嫌弃的“熊孩子”,也别让自己成为人人笑话的“熊家长”!
小编来叨叨:
古话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果孩子乘坐高铁时影响到别人的一些动作,父母认为是小事而不加以制止,未来这些“恶小”就会极少成多,最终酿下苦果自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