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育儿 > 宝宝护理 > 宝宝喂养 >

孩子一岁前吃5种坏辅食,伤宝宝胃肠还不利于长高,妈妈注意避免

发布时间:2022-03-23 11:29
标签:
10个月的楠楠看到外婆在津津有味地吃的瓜子,他看得津津有味,而且猛咽口水,因为外婆在吃瓜子的时候一脸的享受...

10个月的楠楠看到外婆在津津有味地吃的瓜子,他看得津津有味,而且猛咽口水,因为外婆在吃瓜子的时候一脸的享受,让他觉得瓜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所以趁着外婆去厕所的时候,他就悄悄的抓起了一颗瓜子往嘴巴里面塞,怕外婆看到,楠楠很快的把瓜子吞下去,但是因为太着急了,导致瓜子误入了气道呛得楠楠想哭,哭不出来满脸憋得通红。

孩子一岁前吃5种坏辅食,伤宝宝胃肠还不利于长高,妈妈注意避免

外婆走出来一看吓坏了,着急的用手去拍楠楠的后背,但是无动于衷,这时候楠楠的妈妈从房间里面走出来发现异常情况,赶紧把楠楠放在自己的膝盖上面,用婴儿版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楠楠把喉咙里面那颗瓜子吐了出来,楠楠这时候才转危为安,而妈妈和外婆也吓了一大跳,外婆赶紧把桌上的瓜子全部倒进了垃圾桶,拿下去扔,从此家里面再也不敢吃瓜子花生这类比较坚硬的食物

孩子一岁前吃5种坏辅食,伤宝宝胃肠还不利于长高,妈妈注意避免

所以孩子在一岁之前添加辅食,如果不恰当的话,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健康,甚至会危及孩子的生命,还有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肠道影响孩子的长高,妈妈们一定要避开不利于孩子健康和成长的坏辅食

孩子一岁前的5种坏辅食,影响孩子肠道,还不利于长高

坏辅食一:颗粒状的食物

比如说整颗的花生、瓜子、黄豆甚至是坚硬的糖果以及切成比较大块的苹果、饼干这些都有可能会造成孩子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如果家长没有及时的用海姆立克急救法抢救孩子,孩子窒息超过一定的时间,甚至会引发生命的危险。

所以孩子在三岁之前建议不要给孩子吃颗粒状的食物,给孩子制作食物的时候,也要注意切得细一些,碎一些,煮得软烂一些,避免影响孩子的健康。

孩子一岁前吃5种坏辅食,伤宝宝胃肠还不利于长高,妈妈注意避免

坏辅食二:油腻的汤

婆婆来到市里面帮小翠带孩子,孩子7个月的时候婆婆就开始每天一大早去到市场买了一块猪骨头回来煲成汤,然后熬成粥给孩子吃,孩子吃了很喜欢吃,但小翠却发现孩子吃了这些辅食之后觉得大便越来越稀,而且大便的次数也比较多。而且孩子吃了辅食之后,好像体重的增长都变慢了很多,一个月都没长二两肉。

后来带孩子去做儿保的时候咨询医生,医生了解到原来奶奶经常给孙子用骨头汤来熬粥,就告诉妈妈骨头汤里面脂肪太多,孩子吃了消化不了,所以就引起腹泻,不仅是骨头汤,那些老母鸡汤或者说是一些比较油腻的汤尽量的少给孩子吃,因为孩子的肠胃消化能力不好,经常给孩子吃油腻的汤,会刺激孩子肠道的蠕动,导致孩子出现腹泻,甚至会影响孩子营养的摄入影响孩子长高。

孩子一岁前吃5种坏辅食,伤宝宝胃肠还不利于长高,妈妈注意避免

坏辅食三:容易过敏的食物

比如说虾蟹这些高蛋白的食物有一些成人都会过敏,更何况是孩子,所以家长在一岁之前给孩子吃这些容易过敏的食物一定要慎重,要不然就先不要给孩子吃,如果要给孩子吃就少量的尝试一口,观察2~3天,孩子没有其它过敏的症状再继续给孩子吃。

除了虾蟹之外还有鸡蛋蛋白以及芒果菠萝,这些也都是容易过敏的食物,建议在一岁以后再少量地让孩子尝试着吃。

否则孩子过敏就会影响他营养的摄入,不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孩子一岁前吃5种坏辅食,伤宝宝胃肠还不利于长高,妈妈注意避免

坏辅食四:加盐的辅食

孩子一岁前食物不需要加盐,这是各个营养师以及医生提醒家长的,为什么孩子一岁之前食物不需要加盐呢?因为孩子日常所需要的,那就从她的母乳或者奶粉或者是米粉,米饭各种肉菜中能够满足,再给孩子加盐的话过多,那那就影响孩子肾脏的负担,而且孩子食物中加盐容易让孩子觉得口渴,总是想喝水,水喝的太多会占用孩子胃肠的空间不利于孩子摄入其它的食物,影响孩子的长高。

孩子一岁前吃5种坏辅食,伤宝宝胃肠还不利于长高,妈妈注意避免

坏辅食五:加糖的辅食

世界卫生组织就建议孩子三岁之前食物不要加糖。

那是因为糖对于孩子来说有害无益,一岁之前在孩子的辅食加糖会导致孩子对甜食有一种执着,以后嗜糖如命容易影响孩子牙齿的健康,甚至会导致孩子成年后容易出现糖尿病

而且带孩子的辅食加糖让孩子更爱吃这些辅食,反而会减少孩子奶量的摄入,影响孩子营养的增长,不利于孩子长高。

过多的糖会导致孩子体内的血糖处于比较高的水平,抑制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不利于孩子长高。

孩子一岁前吃5种坏辅食,伤宝宝胃肠还不利于长高,妈妈注意避免

所以孩子在一岁之前要避免以上5种坏辅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好妈妈育儿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